狠治欠薪要將“年終關懷” 變為“終年關懷”
2013-12-20 11:39 點擊量:1265 來源:南方日報
年關將至,因拖欠工人工資而導致的勞資糾紛進入高發期。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表示,近期將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行動:對人均涉案金額1000元以上的工資集體爭議案件,實行領導掛牌督辦,力爭10人以上的工資集體爭議案件7日內結案。
雖有《勞動法》和《勞動合同法》這兩部法律可以比較全面的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,但從近幾年來的實際情況看,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和欠薪逃匿事件仍不時出現。這不僅損害了地區形象,也給農民工帶來了無盡的煩惱。我們并不是缺少規章制度和法律監督、執行機構,而是相關部門的執行力度不夠。以致欠薪問題幾乎是年年講、月月講、天天講,到了年底更是出現不少農民工采用極端方式討薪的新聞——跳樓秀等。人人有一本難念的經,相關務工人員跳樓討薪,這背后的辛酸告訴我們,治理“欠薪”需要政府給力,因為對于已經被欠薪折騰的精疲力竭的農民工來說,除了采取上述看似“極端”的方式外,似乎找不到更好的維權途徑。
這就需要政府切實做到有法必依、執法必嚴、違法必究,讓“欠薪”的業主承擔一定的社會成本和法律成本,甚至可以從行業市場中將其驅逐出去,才能打破“年年清欠年年欠”的尷尬局面。政府有能力做到這點。因為一個企業在地方生存經營和發展,經營狀況等各方面都有政府部門在監管,如果政府部門的責任心加強,制度都能夠認真落實的話,企業想做到拖欠務工人員數月工資是很難辦到的。所以,治理欠薪需要政府公權的強力介入,方能從源頭上杜絕欠薪現象。而政府的公權力用在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上,更是社會的進步。
相關部門近期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行動很有必要,也很及時。因為到了年底,“欠薪”現象時有發生,損害了農民工的權益,影響了社會的穩定。但筆者建議有關部門將年終關懷變為終年關懷,防患于未然,讓“細水長流”取代一時一刻的“轟轟烈烈”,切實把解決農民工的問題放在日常工作的頭等大事來抓,遠離形式和做秀,急農民工之所急,想農民工之所想,真真切切為農民工辦實事。
因為農民工不僅面對欠薪風險,還有工傷安全事故、勞動合同沒有簽訂、以購物券代替工資等,由于其往往處于弱勢地方,權益受損時有發生,強大的資方時而變得蠻橫無理,時而高高在上,不遵守相關法律法規,這就需要相關部門及時介入,依法辦事,提高執法力,提高效率,加強宣傳力度,當好農民工的“娘家人”,常年為他們的權益保駕護航,例如建立和完善工資保證金制度,就可以及時為農民工化解“欠薪”矛盾,而不是著眼于某一時的專項行動,這樣有助于構建良好的法治環境,讓關懷根植農民工的心田。